作者:李大奎配资怎么开户
甄士隐何许人也?
只要阅过《红楼梦》的读者都知道,甄士隐是《红楼梦》最先提到的乡宦绅士,起初在姑苏城过得悠哉乐哉,小日子蛮好的。
书中说他就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,每日里观花修竹,还悲悯邻居贾雨村的落魄,很豪气的慷慨解囊资助了他进京赶考急需的路费,颇有才华的贾雨村才由此解困腾飞。
然,幸福的甄士隐却在不久之后的元宵节,因小女儿甄英莲被拐子拐跑遍寻不着之后,急病交加,紧接着遇上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,也就几年光景,畅快的生活便一落千丈。
最终穷困潦倒之下,听了跛足道人所唱的《好了歌》后,就随之翩翩而去,抛妻别女走了出家之路,让人不甚唏嘘。
为人仗义,家境也算殷实的甄士隐何以无奈选择出家?他一家不幸的命运有何警示意义?
笔者不妨一一道来。
先说甄士隐为什么出家?表面上看,是因为他\"屋漏偏遭连夜雨\"所致。
根据书中的表述,由于那年的元宵节,他府上的仆人霍启带甄英莲去看社火花灯,因疏忽大意将小主人放置一边,就上卫生间的几分钟时间,被拐子盯上的甄英莲就被悄无声息的拐跑了。
霍启害怕之下,没敢及时报告甄士隐,连夜逃跑了。当甄士隐得知消息急忙派人四下寻找,此时哪还有小女儿的身影?
女儿的下落不明,导致甄士隐夫妇伤心绝望之下卧床不起,其乐融融的家一下变得秋风萧瑟荒凉起来。
关键时刻,却又祸不单行。偏又突遭毗邻的葫芦庙\"炸供\",甄士隐府上及所在的那条街大部分房屋都被烧得惨不忍睹,成了一片瓦砾。
还算幸运的是,没有人员伤亡。
甄士隐还有田庄可以栖生。哪知?偏偏那两年时逢水旱大灾,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,又遇上盗匪打劫,眼看着迁居田庄也难以生活,走投无路的甄士隐只好投奔富有的岳父家,寄望在岳父家的帮衬下偏安一隅,可以不愁吃穿的快乐生活下去。
岂料岳父封肃就是现实版的势利眼,见女婿落魄而来,哪还有好心情善待?也就看在他变卖了所有的田庄地产还有些银子的份上,极不情愿的倒腾了几间破屋给女婿女儿及随伺的两个丫鬟居住。
甄士隐就这样恓惶而又憋屈的在岳父家生活了将近两年,眼看着手上不多的银两快要用尽,不免烦躁起来,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,便驻着拐上街散心,忽遇上唱着《好了歌》的跛足道人迎面而来。
甄士隐听完《好了歌》,立时顿悟,一番注解后便抢过跛足道人的褡裢,独自随他飘然而去。
这就是遭遇几番打击之下的甄士隐选择出家之路的大体情形,从书中的解说而言,甄士隐是顿悟了世态炎凉的人生,从而大彻大悟之下抛妻别女走上了出家之路,当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了无牵挂的道士。
实际上,甄士隐的出家,从本质上是他适应不了人生变故的个性及能力所致。
笔者接下来就抛砖引玉,分析分析这方面的原因。
不难看出,不食人间烟火的甄士隐在幸福的乡绅生活期间,只管行侠仗义,过着信手拈来的快乐日子,却不懂得未雨绸缪,毫无谋生技能又不屑俗务,还用人不察、识人不准,以致无法承受连番打击之下,无奈落荒而逃。
他有钱时根本不察贾雨村的人品,仅凭个人好恶就大手一挥,很豪爽的赞助并不值得帮衬的贾雨村进京赶考。后来贾雨村当上应天知府经办薛蟠案时,明知薛蟠抢来的小妾就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,不仅不秉公执法反而装傻充愣,根本不救甄英莲,以致原本幸福的甄英莲在悲哀中苦闷一生。
这说明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的善举太不值当了,实际上就是不谙世事还类似东郭先生行为,实不可取。
还有给甄府带来灭顶之灾的仆人霍启,的确是\"祸起\",这个既不担当也不靠谱的下人,却被甄士隐委以重托,这难道不是甄士隐用人不察的失职表现?
此外,封肃本就是势利之辈,作为女婿的甄士隐岂有不知?何苦在落难之下还携家带口去投奔无奈地憋屈生活呢?
说白了,也就是甄士隐自知没有生存能力,无法应对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,只得寄望岳父发发善心递来橄榄枝,可以续上得过且过的小日子。
如若甄士隐应变能力强,不阿弥陀佛,有精准识人的水平,善于谋生的本事,能遇难不乱临危担当,所遇到的一系列坎坷遭遇,其实是压不垮他的。
毕竟甄士隐的基础不错,在连番遭遇中只要得到一点助力,都不会导致他绝望,在心灰意冷之下选择避世的出家之路。
那,顿悟的甄士隐出家,到底怎么看待?有什么警示意义呢?
从《红楼梦》文本寓意的角度而言,甄士隐的出家,是他窥视到天机没有理解之下造成的必由之路。
因他在炎夏做了一个白日梦,梦见一僧一道笑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上世情孽债打算了结这桩公案,便历经虚无缥缈的\"太虚幻境\",甄士隐由此被惊醒,却对癞头和尚的識诗\"惯养娇生笑你痴,菱花空对雪澌澌。好防佳节元宵后,便是烟消火灭时\"不当回事,如此不觉悟下也就不可避免深陷困境之中。
这其实就是整部《红楼梦》的引子,意在通过甄士隐不得不考虑的出家,折射富贵公子贾宝玉的最终结局,暗示百年贵族赫赫贾府\"盛极必衰\"之下也就落了个\"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\"的悲凉未来。
因为甄府的小荣枯,就是贾府的大荣枯。原来甄士隐选择的道士之路,也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大彻大悟。
但甄士隐的消极避世终归是悲凉底色。
从甄士隐一家不幸的命运而言,更有值得警示的现实意义:
甄士隐原本是一个富有的乡绅,有逍遥自在的生活无可厚非,但毫不在意现实生活的变化,没有应对能力就是潜在的危险了。
正因为甄士隐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,在安逸状态忽略了实力才是王道这一硬道理,一味停留在幸福生活中不思进取,既无识人应变之智,又无求生谋事之能,还破罐子破摔,焉能不深切感实炎凉的现实,走上无常的悲苦命运?
自然就无法忍辱负重,度不了难关,也就承受不了此一时彼一时的命运反转,只得顿悟《好了歌》貌似体面的飘然而去。
却使妻子封氏和两个丫鬟无奈留在封家苦苦挣扎,下落不明的女儿甄英莲也没得到贾雨村的帮助,在改名香菱、秋菱的悲苦中凄惨离世。
由此可见,甄士隐一家不幸的命运,甄士隐的责任首当其冲,这哪里是他受命运捉弄就这样轻飘飘可以苍白辩解的?
在元宵节哪样热闹的大节,之前还有僧人明显不过的提醒,可甄士隐置若罔闻,还是将三岁的宝贝女儿交给并不靠谱的仆人照看。
仆人霍启跑路后,甄士隐在天明十分才发现情说不对,这为时已晚,哪还找寻得到。
其粗心得也太不可理喻了!
甄士隐找寻不到宝贝女儿,与妻子封氏为之病倒,这可以感同身受,但可气的是,他在遭遇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后,还不清醒,根本没有为生计长远打算的胸襟与能力。
在找不到出路之下,便想依赖势利眼的岳父支持他继续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,这就是典型的弱者表现。
无情无义的岳父哪会惯着示弱的女婿佛系生活?对他讽刺打击也就是正常不过的世态炎凉现象了。
这也侧面说明太缺乏应变的甄士隐毫无重振生活的信心与技能,也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担当,一当不幸袭来,也就手足无措,在一步步逃避与放弃中成了生活的弃子。
顿悟《好了歌》选择道士的路,也就自然而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。
综上而言,若没有坚定的信仰支撑,足够的实力保障,人性的脆弱其实不堪一击。
这也告诉读者,即便是立之于世的畗贵人家,若只满足于一时的安逸裹足不前,不居安思危,一当被命运开玩笑处于窘境后,就应对不了挑战,难以化险为夷。
所以,还是与时俱进为好。
毕竟\"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\",只有不断提升实力,坚持\"发展才是硬道理\",才不至于被人生无常的命运无情地抛弃。
遂以记之,乙巳年六月十六日于滨河边。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